关于我们 / ABOUT US
2023-07-11
挥发性有机物,即VOCs,属于大气污染物中的“中生代”。相较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着数十年治理史的“老资格”,VOCs被重点关照不过十来年的时间,2010年才在国家层面启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而相较于尚未被纳入管理,甚至种类都不甚明确的新污染物,VOCs监测和治理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每年超过1000万吨的排放量,让VOCs治理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业内普遍认为我国VOCs治理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将大幅扩容。
2023-06-28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数”说了2022年及新时代十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全面展示了十年来北京生态“颜值”变化。 2022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继续降低、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2023-06-20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蓝天保卫战取得一定成效,空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但有一种污染因子却日益凸显,那就是臭氧。臭氧污染不是近些年提出的新概念,重要程度却已不同往日,特别是在夏季,臭氧已经成为导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
2023-06-12
在固定源管控方面,持续推进VOCs综合整治是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今年重点工作安排之一。在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日前主办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提升改造VOCs治理设施不能‘一刀切’要求所有企业建设RTO、RCO,应当以适宜为第一位,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多地积极呼吁辖区内企业对现有VOCs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开展自检,尽早淘汰单一光催化、低温等离子等VOCs处理设施,并换其他有效设施。 在此背景下,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叶代启,解读应如何科学看待、判定、应对环保低效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2023-05-26
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将有哪些工作重点,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
2023-05-17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针对大气污染跨区域传输的特点,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能有效解决大气污染治理“单打独斗”和“搭便车”问题。这一机制在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等地区均已实行,成为系统推进大气环境治理的有效抓手。笔者认为,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仍不稳固的形势下,应进一步统筹财政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压实各方责任,夯实联防联控机制。
2023-05-08
“2013—2022年,我国GDP增长125%,而PM2.5平均浓度下降5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93%。中国成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离不开环保产业的支持。这期间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提升最快的时期。但针对环保产业和市场领域,我们在调研和监督帮扶工作中也发现了大量问题。”4月14日,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首届生态环境司局长与环保企业对话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就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我国环保产业和市场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剖析,并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2023-04-23
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今年以来,我国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和污染排放明显增加的双重压力,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
2023-04-12
在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谈到2025年全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时强调,由于各地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控制目标有所不同,经济快速增长、气候异常、大规模焚烧秸秆和烟花爆竹高强度大范围燃放等也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将以严控增量、多减存量和精准科学应对重污染过程的确定性,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努力实现目标。